7月20日,由山東健康集團新華醫療班子成員、各支部紀檢委員及管理機關三支部黨員組成的40多人“蓮語新說活動尋根團”來到企業誕生地——煙臺牟平觀水鎮后垂柳村,重走先輩創業路,再憶膠東魚水情。
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。79年前,為解決膠東抗日根據地醫械供給問題,身懷家傳銀匠手藝的衛生員蔡錦章,從家中挑著一擔銀匠工具,在租用的兩間民房成立了器械組,一個流淌紅色血液、致力健康產業、追尋崇高事業的紅色企業——新華醫療由此誕生。
歷經79年的風雨,新華醫療創建時借用的兩間民房依舊靜立在當年的那片紅色土地。參觀現場,“尋根團”的黨員們用飽含深情的目光望著它們、用飽含體溫的雙手撫摸著這里的一磚一瓦。
它們見證了紅色企業新華醫療的誕生,也是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里“軍愛民來民擁軍,軍民團結一家親”的生動寫照。
乳山市崖子鎮田家村“膠東育兒所”也與新華醫療一樣,寫滿了感人故事。在戰爭歲月里,在膠東的這片土地,乳山的乳娘們放下自己嗷嗷待哺的親生兒女,去哺育革命戰士后代,延續和保護革命“火種”。
“最后一口糧留給乳兒吃,最后一件衣留給乳兒穿,最后一線生機留給乳兒,生死關頭甚至舍棄親生骨肉……”在“膠東育兒所”舊址,聽講解員講述著一個個催人淚下的真實故事,大家無不為膠東的這份魚水情動容和感慨。
大家表示,通過“重走先輩創業路,再憶膠東魚水情”活動,進一步錘煉了忠誠、干凈、擔當的政治品格,激發了攻堅克難、干事創業的熱情,將以開拓創新的精氣神和埋頭苦干、真抓實干的自覺行動獻禮黨的二十大。
新華醫療就是從一副銀匠擔子走起,由小到大,道路越走越寬廣。